新闻中心

首页 理论探索 正文

《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西夏文化》

作者:杜建录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出版年:2021年第6期

页数:

索书号:

馆藏数:

浏览次数:--

上架时间:2022-09-26

  • 论文摘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西夏文化,杂糅了汉族文化、党项文化、吐蕃文化、鲜卑文化、回鹘文化等成分。中原汉族文化是西夏文化的核心,元昊称帝建国前夕,仿照唐宋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制,西夏文字的创制完全借鉴和模仿了汉字。汉文和西夏文一样,是西夏的通用文字,汉学教授汉文,番学教授番文(西夏文)。西夏的科举分番汉两科,番科考西夏文儒经,汉科考汉文儒经。西夏继承中原王朝德运传统,在金、木、水、火、土五德中,自认为金德,直接继承唐朝的土德。西夏纪年采用我国古代传统的年号纪年,国主新即位要改元,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或革故鼎新也要改元,并铸年号钱币。国主在位时上尊号,去世后上庙号、谥号,陵墓有陵号。党项人是西夏的主体民族,内迁后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依然保留了本民族自然崇拜、巫术、复仇等习俗。早期党项和鲜卑吐谷浑交错毗连,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外,西夏境内还有大量吐蕃人,西夏文化包含着浓郁的吐蕃文化成分,吐蕃语不仅在吐蕃人群中使用,而且和党项语、汉语共同构成西夏的佛教用语。甘州回鹘归附西夏后,长期生活在河西走廊,继续使用本民族文字,西夏时期的回鹘文献有写本和印本,敦煌西夏洞窟中有不少回鹘人的形象。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45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