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感悟

首页 求学感悟 正文

求学感悟

感念师恩——我与西夏学研究院同行的日子(吴雪梅)

发布时间:2022-11-08点击量:

毕业将近一年,每每回忆西夏学研究院,就会想起学院缓缓推开的自动门和学院内题写“厚德载物”的照壁,于是走进楼梯过道的阅览室,选个靠门口的位置坐下,打开电脑上,对着西夏文残片一行行录入,11点30,准时去食堂吃饭——这是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生活时最习惯的日常。直到现在,当我进入了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天地时,依然还会怀念在西夏院度过的日子。

2017年3月份,因为考研失败,在已经放弃读研准备找工作的时候,西北师大的来鑫华老师告诉我宁大西夏学研究院有研究生的招生调剂名额,可以联系试试。对于此难得机会,我非常珍惜,连想也没想就立刻报了名,之后才在网上查阅西夏学研究院相关的信息,在官网的学术团队一栏里知道了杜建录、彭向前、段玉泉、杨浣、佟建荣、于光建等此后三年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尤其杜老师,当时恰逢高考来临之际,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一期关于他《从同心县“状元”到西夏学研究著名学者》的推文,对于即将见到的这位杜老师和前往的学院心里充满了期待。

3月22日上午,我惴惴不安的前往逸夫楼参加西夏学研究院的复试考试。上午是专业课笔试,题目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有好几道列举题,中间杜老师一直在考场内来回徘徊巡考,并鼓励大家耐心作答。下午是专业课和外语面试,因为先前报考的是先秦秦汉史方向,跨方向调剂只能临阵磨枪,一直心虚很紧张。在抽签回答自己的读书情况时,我就将近日对于“西夏学”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个汇报,后来问及对于内容的理解时,开始不知所措,于是壮胆跟老师“坦白”,我是调剂考生,对于西夏学的专业知识还不甚了解,可以谈谈非西夏学的阅读情况吗?杜老师表示了可以,于是我就从顾颉刚、傅斯年的史学观,还有17年的海昏侯墓热点话题做了介绍,并谈论了自己对于两汉吏员仕进升迁的一些看法等等,二十分钟提示时间结束。走出考场,心想,完了,来西夏院复试,专业课一无所知,听天由命吧。返回甘肃老家后,西夏学研究院发来了拟录取通知,心里一阵激动,并决定好好利用复试完到开学的这段日子认真补习宋夏辽金史。

9月正式入学后不久,我便和同级的周泽鸿、王凯、王博楠、宋润文、杜艳梅、张然、师越、陈岑、崔韶华荣幸地成为了杜老师所带领下的西夏学研究院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且和崔韶华成为了佟建荣老师指导下的同门,而我则幸运地又在杜老师的安排下同时得到于光建老师的指导,杜老师总开玩笑说我们都是他的学生。2017年,恰逢杜老师当选宁夏地区的十九大代表,在他的数次讲话中我也更加深刻的领会到“冷门绝学”、“文化自信”、“使命担当”的真正涵义,现在回想,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大量文献流失海外,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西夏在中国,西夏学在国外的说法言尤在耳,杜老师说“这种说法在一代代学人努力下已经大为改观,历史学、文字学、文献学等‘冷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在一代接一代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正是杜老师这份坚定的文化初心和自信力,也为我以后计划继续从事西夏学和敦煌学这个方向领域的研究坚定了信心。

西夏学研究院举办的学术会议非常多,我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五篇论文都是在西夏学相关学术会议和两位导师的耐心督促下完成的。在读期间在学院举办的“第四届西夏学博士后论坛”上提交了《宁夏佑啓堂藏若干件西夏文残叶考释》,“西夏建都兴庆府98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了《凉州瑞像在西夏的流传特点分析》,“第六届西夏学国际论坛”提交了《一通被湮没的西夏遗民墓志—高契郎之母马氏墓葬考述》。杜老师对于我们硕士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是十分鼓励和支持的,这些学术会议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感觉虽然身处西北这一偏僻的内陆省份宁夏,但是在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学术视野并不狭窄,特别是学院每年举办的数场朔方论坛,从我入学2018年宁强教授主讲的第49讲听到了毕业前2020年王希隆教授主讲的第87讲,史金波、邓小南、沈卫荣、索罗宁、王明珂、周伟洲以及现在我的授业导师沙武田先生均曾于著作进入于我们的学术讲座,旁征博引,历历在目。

在西夏学研究院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我其实很少去学校的图书馆,因为学院资料室藏书之丰富已经足够为我们学习和写作使用。每年的开学初学院都会购进一批新书,每每之前,杜老师便会安排郭明明师兄专门登记我们的图书资料使用情况,以便下次购入。因为上架新书和布置展厅,杜老师便向我们赠送了研究院库存的书籍和老师们新出的专著,如《党项西夏名物汇考》《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西夏文献解题目录》《2015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以及《西夏学》《西夏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学集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诸多期刊。鉴于学院招收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他便向我们开辟了更多的阅览室以供学生上自习,如逸夫楼一楼报告厅、104室、107室都是学生看书学习的主场。杜老师经常强调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要认真读书,早点确定论文选题,所以在他给我们开设的《西夏历史与文献专题》课上还一起讨论各自的毕业论文选题,从题目的确定、构思、可行性与否都给了很好的建议,我当时的论文选题是《夏元时期的八塔变研究》,汇报完后老师建议我多关注西夏艺术方面的学术动态,还说后面会陆续请敦煌学方面的专家前来讲学。

读研期间,杜老师为我们这一级的硕士生提供了很多的外出考察机会。2017年10月,于光建老师带领我们17级10人前往甘肃武威、张掖进行“河西考察”。先后调研武威西夏博物馆、文庙、大云寺、海藏寺、天梯山石窟、皇娘娘台考古发掘现场等,后来还前往张掖考察大佛寺、黑水国遗址,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河西人,我第一次为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回来后跟于老师说我以后想在河西的西夏历史文化这方面做选题,于老师对此表示了支持,并鼓励我作为研一新生,还是要从基础的西夏语言文字学起,并提供了很多的阅读书目。后来,研二时参与到杜老师主持的《西夏学百年文萃》大项目的编辑工作中,我负责西夏石窟艺术这一组,繁琐的编辑工作和假期不能回家做的任务曾一度考验了我的耐心,但是从始至终杜老师、邓老师、于老师都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因为文萃,几位老师的饭也蹭了不少,还提供了补助和假期考察的机会。2018年2月,我们“百年文萃”一行在邓文韬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山西、河北、北京考察。特别是北京居庸关长城之行,当时看到居庸关云台内门洞上雕刻的伽噌拏、龙女,拱道内侧雕刻的汉、蒙、西夏等六种语言的铭文以及云台内顶部雕满的佛像,四大天王像等,无不为其艺术水平、历史价值而折服,令人非常难忘。

人才培养方面杜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先后支持李玉峰、魏亚丽、王颖三位博士师姐前往俄罗斯访学。后在2019年,我与刘志月、杜艳梅、王凯、崔韶华四人得到杜老师学科经费的支持和在许伟伟老师的帮助下前往日本访学,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随平田茂树、渡边健哉先生学习东洋史。访学期间,我们还在国内于老师的组织下结成了临时海外访学党小组,在许伟伟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跟进国内专业课的学习和思想理论学习,也正是通过此次外出访学,我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更加深刻,访学之行成为我们体验中外文化交流最真实的课堂。

回国后赶上新冠疫情爆发,所以从2021年1月20日起回到家中直到2021年6月20日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学校。在全民居家隔离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无论是我们的毕业论文还是毕业生的考博、就业问题,杜老师和丁秀芹书记以及学院的诸位老师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他们前期经常在腾讯会议、党员微课堂群里鼓励我们做好防护,疫情防控和写硕士论文不可偏废,后期对于我们论文答辩、找工作、考博推荐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尤其是我来陕西师范大学沙老师这里读博和杜艳梅去甘肃文化出版社工作,杜老师都对我们给予了最有力的推荐,一直到毕业,他们还在关心着班里同学的就业动态。毕业答辩中,我的硕士论文被评为优秀,杜老师推荐我参加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的评选,后来荣获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我深知这与我两位导师的细心指导以及杜老师的推荐密不可分,唯有继续努力。2020年6月底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后我回学校去办理离校手续,在学院门口碰到了杜老师和丁书记,一阵阵的询问和关心,回到即将离别的104阅览室,我收拾好自己的书桌,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六月的宁大,花团锦簇,一派生机,见到久未谋面的师友,感觉真好……”

从毕业离开西夏学研究院到现在于陕西师范大学跟随沙武田老师读博,已经整整一年。虽然银西高铁已经开通,然而未曾体验,期待接下来的银川之行。读博期间还曾于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讲座上见过杜老师,当他在人群中发现我和陈岑,十分欣喜。西夏学研究院是我开始步入学习和研究领域的起点,前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源于杜老师的引导和诸位老师的悉心教导。适逢老师甲子生日之际,在向杜老师送上深深祝福的同时也要感谢诸位一起在西夏学研究院同行努力过的师友,衷心祝愿我们西夏学研究院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好!


(作者系2017级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毕业生吴雪梅 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条:难忘师恩,倾仰情深——记我在西夏学研究院的三年学习时光(陈玮)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45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