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感悟

首页 求学感悟 正文

求学感悟

难忘师恩,倾仰情深——记我在西夏学研究院的三年学习时光(陈玮)

发布时间:2022-11-08点击量:

2008年3月底,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经仔细核对,我发现自己应考的所以科目过线,不禁欣喜异常,欣喜异常,之前近半年的复习备考获得了初步回报。4月初,当我收到宁夏大学研究生院发出的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通知后,开始积极准备复试。4月3日上午,当我打开雅虎邮箱时,突然发现我第一志愿报考的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建录老师给我发来的电子邮件,杜老师谈到:“陈玮,祝贺你,也欢迎你,今年考的很好!”杜老师的祝贺让我受宠若惊,在研究生初试之前曾向杜老师毛遂自荐,但已近一年没有联系,杜老师还记得我并祝贺我初试上线,实在让我非常感动。我立即回复,谈到:“尊敬的杜老师,您好!感谢您的惦念和鼓励。今年专业课试题出题很灵活,尤其是在世界史方面,学生这次的成绩还算中等吧,跟考完以后预测的差不多。复试中还望老师提携。由于最近忙于准备复试,所以今日才打开邮箱发现老师的邮件,回复的稍晚,请老师海涵。学生不久前拜读老师主编的《西夏学》第一辑,内中老师所著《中国藏西夏文献碑刻题记卷综述》大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去年年底出版的《中国藏西夏文献》的一些重要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由于《西夏学》第一辑征稿启示中写有鼓励硕士、博士投稿,所以学生也有些跃跃欲试,准备在复试结束及被正式录取后撰写一篇小文,大概是探讨西夏宗室与西夏文化的关系,到时还望老师指导。有些幼稚,让老师见笑了。

4月17日,当我在宁夏大学B区主楼第18层踩点提前看考场时,第一次遇见了杜老师。当时杜老师的得意弟子潘洁师姐从杜老师办公室出来,我刚好在办公室门口,和杜老师打招呼后,他表示了欢迎并鼓励我努力通过复试。9月正式入学后不久,我和同级的王娜、胡鹏飞荣幸地成为了杜老师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在一次从中心往返图书馆途中,偶然碰到杜老师,我向他谈到自己想在读研三年中,每年在核心、省级、市级学术期刊发表三篇论文,他予以了鼓励和支持。这一目标单从数量上来看,在研三毕业时超额完成。当我拿着自己在考研前写的一篇景教在宁夏的论文向杜老师请教时,他不仅指出了行文中的疏误,还鼓励我向《宁夏社会科学》投稿,虽然这篇论文没有被《宁夏社会科学》采用,但后来在我读博士期间于《敦煌研究》发表。2008年11月,中心拟举办《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出版座谈会暨纪念黑水城文献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杜老师让我撰文参会。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我比较紧张,不敢怠慢,按照自己的兴趣认真撰写了《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的伊斯兰社会》。杜老师看过这篇论文后,指点我硕士论文可以利用黑水城文书探讨元代亦集乃路的伊斯兰信仰和景教信仰。这篇论文后来被我投与《西域研究》,在研二寒假发表,是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杜老师本来有意将这篇论文收入《西夏学》第四辑,还让佟建荣老师指导我修改,但由于被《西域研究》录用而没有纳入。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出版座谈会暨纪念黑水城文献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在讨论会上聆听了史金波先生、照那斯图先生等大家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在会议中,我于当时的研究生院报告厅第一次做学术报告,当时做报告的在读博士有潘洁师姐,在读硕士有贺宁师姐、刘永刚师兄、孙广文师兄,贺宁师姐、刘永刚师兄、孙广文师兄当时都是研三学生,研二学生没有人参与,研一只有我一人参与,因此我感到特别荣幸。

中心升级为研究院后,于2010年10月举行了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论坛。杜老师让我撰文参加后,我以《后周绥州刺史李彝谨墓志铭考释》一文投稿,后来发表于《西夏学》第五辑,成为我在《西夏学》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论坛主要安排主题发言,没有分组讨论,我虽然没有发言,但在会议上向日本著名西夏学专家荒川慎太郎先生请教学术问题,还通过索罗宁先生得到与会的俄罗斯西夏学大家克恰若夫先生签名,已经非常满足。2011年8月,研究院在武威举行了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杜老师安排我参加小组讨论,我又获得了一次锻炼机会。

读研期间,杜老师为我们这一级硕士生发放了大量研究院库存的书籍,如《西夏学》一至四辑,《西夏研究》第三辑—《西夏史若干问题探索》、《西夏文德行集研究》、《西夏地理研究》、《宋夏战事诗研究》、《西夏文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汉文西夏文献丛考》、《西夏研究》第四辑—《西夏出版研究》、《西夏活字印刷研究》、《20世纪西夏学》、《〈掌中珠〉西夏语音研究》、《宋史夏国传集注》、《宋西事案校证》。他一再教导我们在课余时间要认真读书,并屡屡感叹经常在研究院资料室看书的学生太少。他为我们这一级硕士以及博士生开设了《西夏历史与文献专题》,这门课主要是师生共同研讨《宋史·夏国传》。有一次读到“继捧陈其诸父、昆弟多相怨,愿留京师。乃遣使夏州护緦麻已上亲赴阙”时,杜老师问我们“緦麻”为何意?我们停顿了很久都回答不出来,只有佟建荣老师解释了“緦麻”的具体意思。我感到非常惭愧,虽然我经常去学院资料室,但看书太杂,往往不求甚解。

研一入学后,杜老师就要求我们在看书时勤记笔记,再将笔记分门别类整理成卡片,经常对我们说做卡片是基本功,他导师漆侠先生就这样要求他,他本人在陕西师范大学读本科时就经常做卡片,还将自己做的大量中国近现代史的卡片赠与友人。他让研究生秘书王丽莺老师给我们发放了大量空白卡片。研一期末时,杜老师组织了彭向前老师、杨浣老师、王亚勇老师等几位硕导在研究院会议室逐一检查我们这一学期做卡片的情况,对每位同学都做了指导,对做的比较差的同学进行了批评。我当时做的卡片是有关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史料的卡片,自以为做得比较详细,还是被杜老师批评,因为和专业方向相距太远。由于我本科期间主要研读成都地方史,在本科时发表的学术文章主要关涉成都地方史,杜老师一直教导我要转型,扎扎实实做西夏学,好几次都以研究院一些老师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例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后来我写了一篇关于灵夏党项及西夏与于阗关系的论文,又被杜老师批评,他不但指出行文格式和参考文献需要注意的地方,还叮嘱我在学术史回顾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因为一些老先生特别在意这一点,我谨记于心,对论文进行了认真修改,后来被收入研究院建设10周年纪念文集《西夏学论集》。

硕士论文开题后,杜老师建议我将唐代党项拓跋氏的相关问题纳入到论文中,但我当时认为搜集到的西夏宗室史料已经足够写一篇硕士论文,杜老师不以为忤,对论文的篇章布局以及可能会用到的新史料都进行了指导和提示。研三上学期,由于积极备考博士生入学考试,我一直没有写硕士论文。有一次我将硕士论文提纲提交给杜老师,他原以为我提交的是论文初稿,因此略为失望,催促我尽快写好硕士论文,考博和写硕士论文不可偏废。研三寒假我写好硕士论文初稿后,首先发给杜老师,论文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他的肯定。在毕业答辩中,论文被评为优秀。杜老师还推荐我参与当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的评选。毕业时我所荣获的宁夏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及优秀研究生干部奖,研究生科研三等奖都和他的推荐密不可分。另外他还推荐我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高校研究生创新论坛,由于我当时备考博士生入学考试不在银川而改让佟建荣老师参加。

从我研一入学后,杜老师每年9月都会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外出考察文物古迹,成为固定的秋游。我们先后去过水洞沟、西夏陵、统万城、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尤以西夏陵去的最多。我在参加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论坛时,和同级的王娜、李丹还被杜老师带往黑水城遗址考察。这些考察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感觉虽然身处宁夏这一比较偏僻的西北内陆省份,但是在导师的带领下学术视野并不狭窄。特别是统万城之行,当时看到了被靖边县政府和陕西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修复前的统万城原始面貌,还在拓跋思恭事业的起点宥州城遗址驻足怀古,实在让人难忘。

每年教师节我和同门都会前往杜老师府上拜访,和杜老师和师母聊聊学习、生活。记得一次他谈到研究院师生的学术旨趣应是利用历史文献学的方法研究西夏学,通过释读西夏文世俗文献和宗教文献来深入研究西夏的历史。对于这一观点,我深表赞同。研三下学期,杜老师邀请史金波先生在宁夏大学开讲首届西夏文研修班,同级中仅有我一人全程听讲,课程紧凑,内容丰富,让我学到了大量西夏文的知识。正式开班前,史先生在《寻根》看到了我关于黑水城景教信仰的学术文章,在一次与杜老师的通话中,他问到杜老师作者是谁,杜老师还专门进行了介绍。

章治宁老师是研究院除杜老师外对我关心最多、提携最多的老师。研一下学期,刘永刚师兄在他毕业前卸任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席,章老师和杜老师协商后,决定提名我继任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席及学术部部长。换届选举前,章老师专门给我发来了他草拟的《西夏学研究院研究生会章程》、《关于西夏学研究院研究生会换届选举的报告》。选举结束后,他还专门请大家聚餐以凝聚友谊。在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迅速展开了研究生论坛等学生学术活动,每隔一个月即举行一次研究生论坛,动员了硕士三个年级以及一部分博士进行主讲,邀请本院老师莅临指导。像杜老师、胡玉冰老师、杨浣老师都曾担任过主评老师,光我本人即提交了三、四篇论文。自己做的PPT往往比较粗糙,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论坛地点最初在研究生院报告厅,后来改在研究院会议室。论坛上半场主要是讨论论文,下半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日本NHK的《新丝绸之路》等历史纪录片。这样的学术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术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

读研三年,章老师是除杜老师外阅读及指导我论文最多的老师。像我撰写的灵夏党项及西夏与于阗关系的论文、宁夏区域粟特人的论文、天盛律令中西夏皇族的论文、成都新出唐代墓志考释的论文、定难军官员墓志考释的论文、定难军武职军将的论文以及硕士论文都曾请章老师审阅。章老师拿到我的论文后总是在第一时间仔细审阅,又迅速回馈他的意见,从不嫌弃我写的晦涩难懂。有时我在他下班前找他,他还请我午餐或晚餐,在用餐时聊学习,聊论文,聊生活,有时晚上加班时还顺便看我的论文,令我十分感动。章老师虽然不是学历史学专业出身,但他给我的论文修改意见往往令我洞悟很多。如他在审阅我撰写的论文《唐镇静军兵马使王怀珍墓志铭考释》及《后晋定难军节度副使刘敬塘墓志铭考释》后回复:

一是感到这两篇比你前次那一篇在行文上又顺畅了许多,所谓讲故事或说可读性大有提高。具体的讲对王怀珍的那一篇,志文本身文采要好一些,你的行文也好一些,抓住的几个兴奋点如人物生平、职官、动乱等整体面貌呈现得也比较清楚。相比这下,刘敬瑭的那一篇志文感情色彩平淡一些,你的行文似也不类上一篇有感觉。

二是整体上感觉,为更加再突阅读的吸引力和行文流畅性,两篇文章在结构上还可调整得更协调一些。建议如下:

1.王怀珍一文,志文之后不妨先用一点文字对要考的人物生平及其家族、葬地等基本信息做作一个简洁交待,不要有引括,直接描叙,三四百字就够,让读者先了解一个基本情况和背景。不用标题。其生平经历一段看得有点眼花,不妨以其仕途进退为主线安排段落,考武官迁转、秩养功德等内容或会清廓一些,将李吉甫一段放进来带过;蜀中动乱部分很出彩,如能在情势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将刘辟叛乱、西塞用兵、计诛魁帅等浑成整体,以突显人物的用兵、战术、策略、功劳等,死人就活了,必将跃然纸上。

2.刘敬瑭一文,刘历仕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数朝,身为武职处乱世而高寿,本已是一奇,亦可在志文后考文前加一段白描概括增加阅读吸引力。中间似重点考了唐五代时的藩镇官秩及与中央朝廷的关系,考述线条可再突出一下。结语可再精炼一下,并回应一下墓主人何以能够乱世而高寿。

以上单从观感上提了几条建议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鉴谅。

经章老师审阅过的论文大部分都已发表于韩国《亚洲研究》、《西夏学》、《西夏研究》、《四川文物》。

章老师为人温和,待人真诚,经常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我点拨。在他的关心下,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学校党校学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09年冬甲型H1N1肆虐银川,我前往北京参加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史研究生论坛返回银川后,由于学校封校而一时无法入校。联系章老师后,他想办法带我入校,后来又在我于校外做兼职时,专门来我和测绘民工混住的宿舍探望,令我十分感动。章老师学过舞蹈,我在课余经常去本校音乐学院和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欣赏音乐会,有时也和他聊聊艺术。研三第一学期,“2010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在宁夏大学举行,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演出。我得知演出信息后,非常想去观摩,但苦于没有入场门票,跟章老师谈到此事后,他立即联系学校相关负责老师,拿到了一些门票,后来我和研究院的许多老师都前去观摩了此次演出。研三毕业离校前夕,章老师单独请我吃饭,对我即将开始的博士生活提出了大量建议。他经常说:“我们是朋友。”但我觉得他不仅是朋友,还是老师、兄长,可谓良师益友。

胡玉冰老师虽然没有为我们这一级开设过课程,但我和他仍然有一些接触。在考研前我就在成都的书店购买他的大著《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认真拜读。上研后,有一次我专门到他的研究生课程课堂上请他为《汉文西夏文献丛考》签名。他在组织研究院学生去宁夏博物馆参观时,我也积极参与。在我向研究院研究生论坛提交《后晋定难军节度副使刘敬塘墓志铭考释》一文后,他作为主评人对论文进行了细致点评和指导。在我准备考博时,请他为《专家推荐书》签名,他毫不犹豫地应允。研三毕业离校前夕,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师生经银川前往甘肃。胡老师主持在研究生院报告厅举行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会前胡老师让我撰文参加,我提交了《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武职军将研究—以〈中国藏西夏文献〉为中心》一文,后又删改为《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武职军将职级、选任及其宪衔研究》。会后聚餐时,胡老师鼓励我博士论文可以以此为方向进行拓展。

杨浣老师为我们这一级开设过《西北民族史》。在他正式上课前,我得知他是复旦毕业的博士,师从姚大力先生,非常崇拜。《西北民族史》每次上两节,第一节由他主讲,第二节由我们这一级的学生讲,由他来评点。他还给我们发送了《剑桥内亚史》的英文原版电子版,鼓励我们多读英文原著。杨老师安排我作为我们年级中的第一个讲匈奴史,我搜集了很多资料认真准备,得到了他的肯定。他在课堂上曾讲到自己在复旦的经历以及姚大力先生的轶事,很是吸引我,我当时产生了是否也能在名校读博的想法。这门课结束后,我于研一寒假在四川大学的一家书店专门买了姚大力先生的《北方民族史十论》认真研读。2009年秋,当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发布2010年博士生招生简章后,我仔细研究。2010年冬向复旦历史学系投寄初试资料前,我向杨老师咨询,他予以鼓励。我主动向姚大力先生打电话毛遂自荐后,心里没有底。后来姚大力先生在与杨老师的一次电话通话中,顺便问到我的情况,杨老师予以了积极推荐。复试笔试结束后,我在复旦光华楼下给杨老师打电话,杨老师详细询问了我的考试情况,谈到英语试题的难度。我当时尽力完成了英语试题中一篇有关成汉道教英文论文的翻译,后来查分时看到英语考了70多分(满分100分),终于松了一口气。收到复旦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后,我来到杨老师府上拜访,午餐前后他谈到了复旦的很多趣闻,并对我的博士生活进行了一些建议,还谈到入学后可以与他在复旦历史地理中心的一位好友多多联系。

杨老师也经常审阅我的论文。在《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出版座谈会暨纪念黑水城文献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我将拟宣读的手写的论文草稿交与杨老师,他不以字迹潦草而认真审阅,看后予以肯定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关于在论文写作中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也是他经常提醒我的。在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论坛上,他指出我的《后周绥州刺史李彝谨墓志铭考释》相比以前的作品进步很多,令我大受鼓励。硕士论文答辩时,杨老师也提出了许多建议

彭向前老师为我们这一级开设过《中国古代史籍导读》。他在课堂上屡次向我们强调邓广铭先生所倡导的中国史研究的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还向我们传授了古代历法的计算方法。在我向彭老师请教读研阶段是多看史籍好,还是多看现当代学者著作好时,他指出两者不可偏废,但主张做学问从别人的研究成果入手。有一次我去旁听他给博士生开设的课程,他建议我在课余博览群书,因为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有限。在我撰写一篇新出唐代墓志时,对志文进行了标点,向彭老师请教,他亲笔进行了仔细修改,这篇论文后来发表于《四川文物》。

王亚勇老师在研究生复试面试中,曾问我在本科阶段看过什么历史地理方面的书。我在脑海中过滤了一遍回答说看过《元和郡县图志》中的《剑南道》部分。从研一到研二,他为我们开设了《版本与目录学》、《民族历史地理》、《西北地方文献专题》三门课。王老师非常和蔼,对我们细心教导,当我们对蝴蝶装的形制不能明了时,他反复讲解直到我们弄懂。在我将一篇于韩国《亚洲研究》的发表的粟特人的论文抽印本送给他时,他谈到我可以报考北京某大家的博士,他和那位先生是本科同学,他可以帮忙推荐,而之前他已推荐过人文学院的一个硕士考取了北大历史系的博士。当他得知我考上复旦的博士后,在毕业典礼当天还鼓励我一定要拿到优秀论文。

段玉泉老师为我们这一级开设了《训诂学》、《西夏文字》、《黑水城文献专题》三门课程。我最初对西夏文的一些感性认识都是在他的课堂上获得的。段老师对于我们要求比较严格,告诫我们要努力学习西夏文。他的《西夏文字》和《黑水城文献专题》两门课都是利用出土文献讲授,让我们大开眼界。2009年6月我到兰州大学复印资料,适逢段老师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答辩主席为杜老师,我全程旁听了他的答辩。答辩结束向他问好时,他比较惊讶。在我撰写硕士论文时,段老师慷慨赠予了他读博时获得的梁松涛老师的博士论文《西夏文〈宫廷诗集〉研究》,极大地方便了我的论文写作。

从2011年硕士毕业到现在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我离开西夏学研究院已经5年,但我在2012年参加第二届西夏文研修班、2013年参加统万城建城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参加第三届西夏文研修班暨西夏文献研讨会、西夏文物研讨会、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博士后论坛、2015年参加北方民族与丝绸之路博士后论坛时都曾回到过西夏学研究院。西夏学研究院是我的母院以及学术生涯的起点,在这里我从一个中文专业的本科生成长为历史学的研究者。我所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都是源于诸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在母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在向母院送上祝福的同时还要向诸位老师致以深深的感谢!


 (作者系2008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生陈玮 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上一条:人生梦想的起点——怀念在西夏学研究中心求学的日子(侯子罡)
下一条:感念师恩——我与西夏学研究院同行的日子(吴雪梅)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45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